中国化妆品技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纯中药去屑防脱产品—归柏碱
搜索

中医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古方溯源——宋金元时期

2016-10-27 10: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6| 评论: 0

摘要: ——宋金元时期选方用药特点 范瑛,宋坪,王天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目的宋金元时期,中医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宋代此类方药以祛风利水、芳香通 ...

——宋金元时期选方用药特点

范瑛,宋坪,王天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目的宋金元时期,中医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宋代此类方药以祛风利水、芳香通络为法,金元时期则侧重于理气活血、以白养白。本文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辨证用药组方规律,结合不同时期中医学思想及著作特点,对此类外用方药进行挖掘、整理及分析,旨在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关键词:外用方;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宋金元;文献整理

痤疮之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及疤痕是临床常见又难以治疗的皮肤问题。我们检索文献,唐代以前的古籍记载中,主要采用辛温通透、芳香行气的药物来治疗。而宋金元时期,医学界百家争鸣,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大量呈现,采用的治法也各具特色。本文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辨证用药组方规律,对宋金元时期此类外用方药进行收集整理,旨在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1宋代——祛风利水,芳香通络

宋代由于胶泥活字的出现、印刷术的革新和造纸业的发展,以及官方设立专门的医学书籍编纂部门“校正医书局”,使得宋代成为我国医学快速发展期,有关皮肤病内容的著作也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从北宋起,国际贸易发达,大量海外香料及矿物类药被用于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剂中,如丁香、沉香、檀香、安息香、麝香、木香、紫草、硼砂、高丽参、硫黄等,同时芳香类药物的应用更为普遍,故宋代此类方药较之前历代更为丰富。

1.1《太平圣惠方》——祛风润燥,利水通透

此时期的代表医书《太平圣惠方》载有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大多以“肺合皮毛”作为理论基础,认为粉刺、黑斑等皮肤疾病的产生常可由肺热风燥而致,故选方用药注重祛风清热,配以利水消肿散结之品,并大量使用芳香药物。例如“云母膏”选用云母、杏仁,共奏“祛风解毒、祛斑润肤”之功;著名的“永和公主药澡豆”选用白芷、白蔹、白芨、白附子、茯苓、白术、鹿角胶、桃仁、杏仁、沉香、麝香、大豆面、糯米、皂荚,诸药共用达到“润泽肌肤、祛斑增香”的功效;“令面悦泽方”选用香附子、零陵香、白芷、茯苓、蔓荆油、牛髓、白蜡、麝香,可“润肤泽面祛斑”;“麝香面膏”选用麝香、猪胰、瓜蒌瓤、蔓菁子、桃仁,可“润肤增白、祛斑添香”。

《太平圣惠方》中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在药物选取上注重祛除风燥,故常选用祛风润燥之品,例如杏仁、白芷、白附子等。杏仁,味苦微温,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珍珠囊》中记载杏仁可“除肺热,治上焦风燥”;《本草纲目》认为杏仁可“去头面诸风气皶疱”,且其富含油脂,可润泽肌肤。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杏仁不仅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过敏作用,而且富含的脂肪油可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润燥护肤。此外,杏仁中的氰化氢能够抑制体内的活性酪氨酸酶,消除色素沉着、雀斑、黑斑等,从而达到祛斑除疤的效果。白芷,味辛性温,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芷可“长肌肤,润泽颜色”;《日华子本草》认为白芷可以“去面皯疵瘢”。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芷具有抗炎作用,并且对多种皮肤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附子,味辛、甘,性温,可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名医别录》记载其可“灭诸疮瘢痕”。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附子对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太平圣惠方》的另一用药特色是通过利水以散结除疤,尤其是针对水气积聚面部所致的面色黧黑、面色不华,常选用利水除湿之品,例如白术、茯苓等。

白术,味苦、甘,性温,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药性论》记载白术“主面光悦,驻颜去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术对多种皮肤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皮肤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芳香类药物常见于《太平圣惠方》中的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此类药物不仅可增香辟秽,还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例如麝香、沉香、零陵香、香附子等。麝香,味辛性温,芳香走窜,有开窍辟秽、通络散瘀之功。外用可畅通皮肤脉络,祛除面部因气血瘀滞而致的色斑黑晕,亦可增香怡人。

《名医别录》记载麝香可“去面黾”;《本草正》认为麝香可以治疗“面墨斑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麝香具有一定的血管扩张作用,以及较好的抗炎作用。沉香、零陵香、香附子皆芳香走窜,有增香辟秽的作用,是该著作美容方中常用的香料成分,且对经络不通所致的面有一定治疗作用。

《太平圣惠方》相关外用方所选用的辅料也具有特色。常选用牛乳,味甘性寒,可解热毒,润皮肤;白酒,可行药势以促进药物的吸收;皂荚,有润滑爽利、消除垢腻以清洁皮肤的作用;黑大豆,《延年秘录》谓之可“令人长肌肤,益颜色”;瓜蒌瓤,可散结消肿,增白除皱,《名医别录》记载其可“悦泽人面”;蔓菁子,即芜菁子,《本草图经》记载其“为油入面膏,去黑皱纹”。同时提出以浆水洗面,可洁面增白,去除油腻。

1.2《圣济总录》——祛风散结,注重辅料调配

同时期另一部著作《圣济总录》中专设“面体门”一章,载有多首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圣济总录》云:“之状……皆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浸渍……”,其认为风湿痰邪蕴结皮肤常可成斑,故从祛风润燥,行滞散结入手,治疗面上诸斑,同时强调内治的重要性。

对于面上疤痕,《圣济总录》认为其乃风热余毒未灭所致,常以祛风散结、活血润燥药为主组方,亦可运用物理疗法主之。例如“辛夷膏”选用辛夷、鹰屎白、杜若、细辛、白附子,共奏祛风散结、灭除瘢痕之功;“白僵蚕膏”选用白僵蚕、白鱼、白石脂、鹰屎、白附子、腊月猪脂,具有灭瘢嫩肤的功效;“白蔹膏”选用白蔹、白石脂、杏仁,诸药共用可达到清热祛风、润肤除斑的功效。

物理疗法则以真玉一块平面磨之,可“瘢消无遗矣”。此法颇具特色,尚未见于其他相关文献中。

《圣济总录》中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多选用祛风之品,如辛夷、白僵蚕、细辛、杜若、鹰屎白、白附子等。辛夷,味辛微苦,性温,芳香上达,可祛风通窍。《药性论》记载辛夷善治“面生皰”;《神农本草经》中亦载有辛夷可治疗“面酐”。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辛夷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多种皮肤致病菌作用,且所含挥发油成分有助于瘢痕组织的软化和吸收。白僵蚕,味辛咸,性平,辛能发散,咸以软坚,故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之功。《神农本草经》记载白僵蚕可“灭黑斑”;《名医别录》载有白僵蚕具有“灭诸疮瘢痕”的功效;《医学启源》更明确指出白僵蚕可“去皮肤间诸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僵蚕的灭瘢机制与其所含皮质激素样物质有关,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细辛,味辛性温,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细辛中的挥发油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及一定的抗菌作用。此外,杜若可祛风清热;鹰屎白可消积导滞,祛风化湿,是古方中常用的灭瘢药;白附子可祛风化痰,畅通经络,《名医别录》记载其可去“面上百疬”,均为《圣济总录》中常用的祛风之品。

《圣济总录》相关外用方所选用的辅料也颇具特色,或以羊髓入膏以润泽肌肤,《本草纲目》记载羊髓可“灭瘢痕”;或以腊月猪脂调匀诸药成膏,既可灭除瘢痕,又能滋养皮肤;或以白石脂入药,白石脂又称高岭土,粉质白腻,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有燥湿收敛之功,外敷于面有清洁皮肤,去黑增白的效果;或以鸡子白调和诸药为膏,鸡子白即鸡蛋清,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之功,是去、治面疱、润肌肤之佳品,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此外还有脂肪和多种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外用时对体表炎症有消炎止痛收敛作用,以鸡子白调药,既取其药用之性,又利用蛋白易于成膜的特点,使药物敷于面部后能更充分地吸附渗透于皮肤,发挥治疗和营养作用,类似于现代美容所常用的面膜效果。同时提出以井华水洗面,井华水为清晨从井下打的第一桶水,清凉甘爽,《嘉佑本草》记载其有“疗病利人”的作用。

此外,宋代其他著作亦散见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例如《济生方》中的“济生澡豆方”,除了选用祛斑增白要药如白芷、白蒺藜、白牵牛、白僵蚕等,更颇具特色地采用密陀僧、甘松、蛇床子、白果四药。密陀僧长于消肿收敛,据《唐本草》记载“面上瘢黑干,面药用之”;甘松,辛香行散,善开郁散结,《本草拾遗》认为其能“主黑皮”;蛇床子有燥湿、祛风、杀虫之功,能治疥癣湿疮,为皮肤科常用药,且《名医别录》记载其能令人“好颜色”;白果涤垢除浊,《本草纲目》记载“涂鼻面手足,去皶疱皴皱”。再如《事林广记》中的“玉女桃花粉”,选用益母草为主药,《本草拾遗》记载其“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新修本草》所收的泽面方以益母草加滑石、胭脂所配成,是武则天长期使用的美容秘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锰等能抗氧化、防衰老,既可益颜美容,又可抗衰防老。

2金元时期——理气活血,以白养白

金元时期,医学界百家争鸣,产生了不同的医学流派,对此时期的外用方药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朝的金国宫女八白散,以及元代许国祯编撰的宫廷处方集《御药院方》。

金国宫女八白散相传为金章宗完颜璟宫中的宫女洗面所用,后被记载于明代的《必用全书》一书中。药选白丁香、白僵蚕、白蒺藜、白牵牛、白芨、白芷、白附子、白茯苓。以八味第一个字皆冠以“白”字的中药组方,药取其色,以色治色,以白除黑,闻名于世。元代《御药院方》,更集录了宋、金、元三代的宫廷秘方千余首,其中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甚多。其认为色沉、瘢痕的形成不仅是肺气失宣,也与肝气郁结导致气血阻滞有关。因此,多采用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中药,通过养血、活血、舒肝理气解郁等治疗方法达到美白祛斑、散结除疤的效果。瘀血祛除,气机得以流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代谢,使皮肤色斑逐渐消散,容颜悦泽。

此外,《御药院方》此类外用方中亦大量使用“白”药,达到以白养白之效。同时,因其记载的均为宫廷秘方,考虑到宫中女子本身偏爱芳香之气,再则容易久郁成疾引发气机不畅,故又加入大量芳香通透药物。例如“玉容散”中选用麝香、韶脑(樟脑);“御前洗面药”中选用沉香、甘松、白檀香;“藿香散”中选用丁香、藿香叶、零陵香等。药取其味,以味行气,以香送药。芳香药不仅因其芳香宜人,令人心情愉悦,更重要的是这类药具有辛香走窜之性,穿透力强,既能开毛窍、通经络,又能行药入里,通行气血,畅和营卫。因而,香药成为了《御药院方》美白祛斑、散结除疤类外用方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元时期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多选用理气活血之品,常用药物有木香、丁香、川芎等。木香,味辛、苦,性温,可理气调中,通行一身上下之气血。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木香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丁香,味甘、辛,性热,可温胃暖肾。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丁香对多种皮肤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可消肿抗炎,促进皮肤创口愈合;川芎,味辛,性温,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芎具有一定的血管扩张,因此可化瘀祛斑。金元时期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中“白”类药物占有较大比例,常用的有白芨、白蔹、白僵蚕、白芷、白附子等。其中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可消肿生肌、敛疮,同时质地黏腻,能滋润皮肤,治疗皮肤皱裂。《药性论》记载白芨“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芨对多种皮肤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皮肤及黏膜具有修护作用。白蔹,味苦、甘、辛,性凉,可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药性论》记载白蔹可“治面上疱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蔹对皮肤癣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该时期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多为宫廷用方,而皇室贵族喜好使用金石之品以延年益寿,故此类方中亦常见金石药材,如朱砂、密陀僧、钟乳粉等。朱砂,味甘,性凉,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名医别录》中记载其美容作用为“通血脉”、“悦泽人面”,又因其具有色泽朱红的特点,故在古时美容方中常被用作添色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朱砂虽有祛除颜面黑斑的作用,但其中含有汞剂成分,有一定毒性,故而应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密陀僧,为粗制的氧化铝,辛平有毒,《本草经疏》认为其“大都可外敷,不可内服”;《唐本草》记载其“主久利,五痔,金创。面上瘢,面膏药用之”,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该药外用可减轻炎症,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钟乳粉,味甘,性温,可治五劳七伤,使人肌肤润泽。《名医别录》认为其可使人“好颜色”。此时期相关外用方在药物的调制上提出使用玉浆。玉浆乃白玉屑(即白玉粉)、地榆草、稻米、白露煮制而成,具有润泽莹白肌肤之效。

3总结

纵观宋金元时期众多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其遣方用药具有如下规律:

①面属上焦,肺主皮毛,故选用祛风清肺热之品,药选杜若、云母、杏仁等;

②打破药物功效的束缚,取类比象,大量使用“白”药,药取其性,以白养白,药选白芷、白蒺藜、白牵牛、白僵蚕、白果、白芨、白蔹、白附子、白茯苓、白术、白丁香、白冬瓜子等;

③广用香药,一则增添香气,二则梳理气机,药选零陵香、麝香、香附、沉香、韶脑、甘松、檀香、龙脑等;

④出现众多以一味主药命名的外用方,用药指向明确,药少功专,如辛夷膏、白僵蚕膏、白蔹膏、云母膏、麝香面膏、杏仁面脂、藿香散、朱砂红丸子;

⑤加入重金属药材,以清热解毒散结,药选密陀僧、胡粉、朱砂等。但这些药物含有汞、铝、铅等成分,有一定毒性,故而应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⑥添加敛疮生肌、润滑皮肤之品。这些药材多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莹润肌肤,去黑增白,药选煅石膏、蚌粉、滑石、珍珠末、钟乳粉等。

⑦在药物制备过程中,添加既具有润肤增白,祛风润燥、清热除斑药效,又在外用方中起到赋形剂作用的药材,如羊髓、腊月猪脂、牛乳、浆水、绿豆、阿胶、玉浆(白玉屑、地榆草、稻米、白露)、鸡子白、白石脂(高岭土)等。

宋金元时期,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不计其数,散在于诸多医藉著作中。本文将其系统整理,总结遣方用药规律。纵观其中,宋代此类方药以祛风利水、芳香通络为法,金元时期则侧重于理气活血、以白养白。这些疗效显著的外用方药保存至今,等待着当代中医工作者将其应用于临床,继承并发扬。

参考文献:略

★★★★★

湖州浙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的化妆品用汉防己甲素(粉防己提取物)供应商,汉防己甲素具有抗敏、消炎、镇痛、消肿、调节肌肤免疫之功效,可适用于各类宣传抗敏修复功效之产品,产品性状为无色透明水溶性液体,使用方便,添加量小,效果明显。

抗敏产品终极解决方案,浙星科技汉防己甲素!

化妆品用汉防己甲素,抗敏、消炎、镇痛、消肿,调节皮肤免疫!

非激素,水溶性好,使用方便,品质稳定,性能卓越,详情请点击此处

湖州浙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浙星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13157255188 海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