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技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纯中药去屑防脱产品—归柏碱
搜索

关于中药毒性的研究

2016-12-6 1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4| 评论: 0

摘要: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新疆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耿东升 摘要中药有没有毒和应当如何认识其毒性的问题一直是医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中草药、中成药的中毒实例、中毒机理、毒性认识和合理使用与加强研究等方面进 ...

新疆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耿东升

摘要中药有没有毒和应当如何认识其毒性的问题一直是医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中草药、中成药的中毒实例、中毒机理、毒性认识和合理使用与加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认为某些中药确有明显的毒性,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中药。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加强中药毒性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中草药;中成药;毒性;认识

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库中的瑰宝,为使其更加科学的应用于临床,提高安全性,增强有效性,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资料,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中草药、中成药的中毒实例、中毒机理、毒性认识和合理使用与加强研究等方面综述如下。

1中毒实例

1.1关于肾毒性

1999年英国报道了两例因服用含关木通的中草药制剂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病例。l例为49岁的白人妇女,为治疗湿疹服药2年后感到头痛和血压升高,肾功能检查结果:肌酸酐662μmol/L,尿素氮35mmol/L;尿检见大量蛋白,随后,病情急剧恶化为末期肾衰,接受透析治疗,3年后接受肾移植手术。另一例为57岁的白人妇女,亦因治疗湿疹连续服药长达6年后感觉食欲减退、嗜睡、呕吐和体重减轻,超声波检查显示肾皮质变薄,因肾功能衰退,该患者依靠定期肾透析维持,等待肾脏移植。

这两例患者的肾脏活体检查均显示皮质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HPLC-MS分析她们服用的药物,都发现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Ⅰ.Ⅱ。

有人检索到34例关木通肾毒害病例,其中国内21例,分别来自江苏等8个省份,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265岁。服药原因包括通乳、腰腿痛、关节炎、头痛、头晕、失眠、乙肝和浮肿等,服药时间l28d,剂量1540Og/d,开始用药到出现症状的时间0.528d。临床表现特点:初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腹痛,作泻;继则颜面及全身浮肿,尿少或无尿,少数病人表现为夜尿频多但量少,双肾区有叩击痛;严重可见神昏、头痛、嗜睡、心慌气急;生化检查出现再障贫血、血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高血钾、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最终导致肾衰,尸检病理特征为中毒型坏死性肾病。21例中10例死亡,9例肾功能未恢复,仅2例病情稳定。

国外13例来自日本和英国,男性1例、女性12例,年龄2367岁,服药原因包括手足、四肢、腰腹、头部等逆冷头痛,皮肤湿疹等,服药时间662190d,服药剂量1g/d,开始用药到出现症状的时间102190d。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全身倦怠、口渴、多饮、多尿、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时有发热等。化验检查出现贫血,肾性糖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尿潜血阳性、低钙血症、高碳酸盐尿、氨基酸尿、低钾、低磷、低尿酸血症、血肌肝和尿素氮含量升高、尿β2-微球蛋白及N-乙酸-β-氨基葡萄糖苷酶增高,最终发展为肾衰。肾活检病理所见的特征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变性、萎缩、坏死,伴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病变轻微或基本正常,综上所述诊断为Fanconi综合征。13例中,3例停药后病情逐步改善,10例停药后肾功能未恢复或继续恶化。

另据国外报道,80例女性病人在服用含广防己和厚朴的中药减肥药后出现肾衰,后证实元凶为广防己中的AA。类似病例在欧洲被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herbsnehropathyCHN)。

1.2关于肝毒性

如报道服雷公藤糖浆中毒4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肝肿大、肝肾区叩痛等,部分死亡病例病理学检查:肝细胞内脂肪沉着,成灶性坏死,以小叶中央为著,汇管区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毛细胆管及星状细胞有胆汁淤积,说明雷公藤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也有报道1例因口服雷公藤片11个月而致药物性肝炎者。用雷公藤总苷(T1)治疗肾脏病过程中,发现5例病人转氨酶可逆性升高,停用T1或停用T1并加用保肝药ALT恢复正常。另报道1例因甲状腺肿瘤用黄药子15g煎服,每日1次,6天后皮肤出现大量红斑,ALT541.8u/LGOT225.3u/L

有报道16例因甲亢、甲状腺瘤、纤维瘤等而用黄独(大多数10g/d,最大30g/d)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尿黄等症状,肝肿大13例、腹水2例,ALT>200u/L15例,A/G轻度异常者5例。

曾报道2例患者,其一为青年男性,连服菊三七45g/d,共10d;其二为中年女性,服辽宁产土三七36g/d,连续服用50d引起中毒死亡。2例病变相似,肝窦高度扩张、瘀血,尤以中央静脉为重,该处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肝小静脉内膜明显增厚并纤维化,致管腔显著变小,并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呈静脉炎改变,病理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

2例因感冒身痛煎服土三七约0.5kg1周左右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水、肝脾肿大、黄疸,短期内肝功能衰竭相继死亡。l例因头痛早饭后炒服苍耳子末50g,午后又服200g而出现低热、头痛、右上腹阵发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尿黄、厌油等症,肝区叩痛,尿胆红素(+),ALT320u/L,后经治疗痊愈。另一例误食苍耳子引起中毒性肝炎、肾衰或并发阿斯氏综合征。

也有报道临床应用或误食苦楝子引起中毒性肝病。有人将艾叶100g水煎服迅即出现中毒症状,终因严重出血、黄疸、肝功衰竭而死亡。l例服用活力口服液(以何首乌为主药,配以淫羊藿、枸杞而成),l例口服首乌片,二者均出现肝损害。另1例因头发早白服用中药(以何首乌为主)2剂后出现药物性肝炎。

有报道10例小儿因服用望江南籽而中毒,肝脏普遍受到损害,病检结果以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突出。同样结果还有误服蛇莓2例,l例因尿急尿频食用炒白果及新生儿1例出生后服用西黄粉所致。中成药致肝损害也有报道如口服壮骨关节丸(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木香、鸡血藤、川断、熟地等)致肝内胆汁郁积性肝损害3例,复方青黛丸(青黛、贯众、建曲、紫草)致肝损害2例。因 “疳积”投服“疳积散”(内含广丹、朱砂等)11例小儿和1例因发热自服六神丸小儿均出现肝脏损害。

中草药能产生过敏反应的单味药和复方制剂已有上百种。单味药僵蚕、三七,中成药六神丸、安神补脑丸、牛黄解毒丸、小活络片、三七片、鼻炎宁、喉症丸、外用七厘散和板蓝根、穿心莲、丹参、鱼腥草、两面针、大青叶、复方柴胡、复方地龙、复方当归等注射液都曾报道引起过敏反应。

已知传统中药中毒的报道也不少。杨氏报道190例服乌头类药酒后出现心慌气短、口舌及全身麻木、流涎;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和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缓,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室颤及ST段改变、T波低平,部分呈多源性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室性自主节律,其中4例中毒死亡。

致心脏毒性的药物还有洋金花、夹竹桃、山豆根等。此外,这些中草药还有神经系统毒性。另外,板蓝根糖浆易引起溶血反应、消咳喘易引起心律失常、止痛丹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舒筋活络丸可致胃出血等都早有报道。袁伯俊生报道了19521991年间中药中毒致死484例,涉及61种单味药、12种复方及13种注射液。

19801989年除港澳台与内蒙、西藏之外,国内医药期刊登载的传统药毒副作用临床报道就有502份。

2中毒机理

关木通、广防己的肾毒性,主要因其所含成份AA所致,集中表现在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表现为肾性糖尿及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临床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实验结果还表明,AA的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对人类存在致癌隐患。朱砂又名辰砂、丹砂、其化学成份主要为硫化汞,朱砂虽难溶于水(其溶解度为1.4×10-24g/L),但仍有部分可溶性汞存在,同时还含有游离汞,朱砂中汞可在肾脏中诱发8-OH-dG升高,导致肾细胞中DNA氧化性损伤。

有人还认为直接损害肾小管的中药有:苍耳子、鸦胆子、白果、蓖麻子、马钱子、雷公藤、斑蝥、铅粉、雄黄、轻粉、朱砂、山慈姑、鱼胆、商陆、木通、泽泻、川楝子、蜂蜜等;引起肾缺血的中药有:商陆、臭梧桐、瓜蒂、山慈姑等;致溶血反应对肾功能损害的中药有海马、独活、水蛭、蜈蚣、皂荚等;直接损害肾小球的中药有:斑蝥、雷公藤、桂皮、雄黄、蓖麻子、苍耳子、牵牛子、松节等;引起间质性肾炎的中药有:防己、马兜铃;引起肾炎样改变的中药有:土荆芥、槟榔、大蒜、白头翁、芦荟、巴豆等;致肾损害中成药有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还有包括一些外用药等含汞中成药。

含有吡咯双烷(pyrrolizidine)生物碱的中草药包括菊科的千里光属(如千里光、菊三七等)、款冬属、蜂斗菜属、泽兰属、紫草科的紫草属、天芥菜属、倒提壶属和豆科的猪屎豆属,它们化学结构中的不饱和酯型吡咯双烷生物碱,能使肝细胞的RNA聚合酶活性下降,RNADNA的合成能力降低,细胞核内染色质不断增大,引起异常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急性期引起大量肝小叶中央区坏死,病变后期网状纤维塌陷,出现肝纤维化,有的似Budd-Chiari综合征,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形成肝硬化。

毒蕈植物中毒蕈伞对肝脏损害最重,其毒素为毒伞肽和毒肽,毒肽作用于肌动蛋白的聚合—解聚体循环,从而损害细胞膜的功能,使肝细胞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引起肝脏损害。艾叶所含挥发油和苦艾素可由门脉到达肝脏引起肝细胞的代谢障碍。望江南子致肝毒性成份为毒蛋白及柯亚素,蓖麻子含的蓖麻碱、蓖麻毒蛋白,黄药子含的薯蓣毒皂甙、呋喃去甲毒二萜类化含物,四季青含的鞣质,五倍子、石榴皮、诃子含的水解型鞣质和川楝子含的苦楝素、苦楝生物碱也是致肝损害物质。四叶对对肝脏损害系原浆毒作用,苍耳子对肝脏的毒性可能与其蛋白质或鼠李糖苷样物质成份有关。

一些动物实验还证实苏铁、槌果藤、鱼胆、蜈蚣、蟾蜍、密伦僧亦可致较严重的肝损害。夹竹桃、洋地黄、万年青和赡蜍等含强心甙成份,过量均会损害或抑制心肌。

含生物碱类引起中毒的中草药较多,如毒蕈含的毒蕈碱引起M一胆碱样作用,乌头类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其毒性成份乌头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另外,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可导致心律失常。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士的宁),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萜及内醋类:雷公藤毒性成份主要为二萜类,其次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主要损伤心、肝、胃肠道及骨髓;生物碱类主要损害肝,并可破坏红细胞,引起进行性贫血,甚至诱发肾小管缺氧性损害。斑蝥中的斑蝥素可引起肾小球变性,肾小管出血;也可致心肌出血和肝细胞坏死;并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巴豆中的巴豆油系一种峻泻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与腹痛,重则发生出血性胃肠炎,对肾也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巴豆油后,能引起急性皮炎。马桑所含马桑内酯除兴奋大脑、延脑呼吸中枢外,还能降低体温,产生惊厥,最后窒息死亡。土荆芥油所含驱蛔素,可麻痹延髓生命中枢致死。鬼臼含细胞毒成份鬼臼素,能抑制细胞分裂。牵牛子中的牵牛子酯,过量能致肾脏充血,吸收后影响脑神经,舌下神经损害尤著。

氰甙类:白果的毒性成份银杏酸和银杏酚能引起皮炎,口服致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苦杏仁、桃仁、枇杷核、亚麻子、木薯等都含有氰甙,经酶水解后析出游离的氢氰酸,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而迅速致死。苦丁香含甜瓜素及氰甙类植物毒素,可导致组织缺氧。

皂甙类:黄独含薯蓣皂甙,对咽、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有毒害作用,其直接毒性作用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的结果。商陆皂甙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剂量过大可引起溶血、惊厥。

有的中草药成份能作为半抗原从而诱发过敏反应,如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的小檗碱,金鸡纳中的奎宁、奎尼丁,颠茄中的茛菪碱、茶叶中的茶碱等。

动物实验证实,有些中草药有致癌作用,如千里光属植物、款冬花、巴豆等;有些有致畸作用,如半夏、甘遂、蒲黄、石菖蒲、水菖蒲、苦瓜、紫杉醇、青蒿、茵陈和含黄樟素的土荆皮、桂皮、花椒、八角、细辛。另据报道,百合、苦参、杏仁、桃仁、郁李仁、荠菜等也有致畸作用;含α-细辛醚的石菖蒲和水菖蒲致突变作用较明显。

含有毒中药的制剂,同样会产生这类中药的毒性。如六神丸、消炎解毒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丹中均含有蟾蜍和雄黄,牛黄解毒片中含有雄黄,其毒性作用和机理类似蟾蜍和雄黄。

3毒性认识

综上所述,既有中草药和中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有典型病例报道,既有临床表现,也有毒理实验,涉及近百种中草药,约30种中成药,均属客观存在,对此不能不说中药无毒论是不正确的,对中药的毒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也应当看到,同西药一样,中药的有毒和无毒是相对的。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规定的安全剂量范围和适用对象,在过量使用或滥用的情况下均会表现出其特定的器官毒性(如肾毒性、肝毒性或骨髓抑制及生殖抑制作用)。

张景岳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治病,皆可称为毒药。”《周礼·天官冢宰》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毒是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内涵,毒与药是相通的。古人之所以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是由于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即毒之于药是偏性,毒之于疾病,是治病物质,能表现出治疗效应。

中药无毒、有毒、大毒、常毒、小毒的分类认识,较为具体地反映了中药偏性大小和作用强弱,统一于“凡药有毒”这一前提下,是中药毒在药物个体中的具体反映,是一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那种认为中药无毒是缺乏理性的,认为中药多毒,甚至提出CHN以至后来有人提出的草药肾病和中药性肾病(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NephropathyCTMD)的概念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分析中药毒性报道可以得到二点启示,一是发生中药中毒以不合理用药居多;二是认识到以前没有认识到的某些中草药的性质包括毒性。

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一为误服、乱食。如将莽草果当作八角调味,误食毒蕈、马桑果,小儿乱食白果和误把野生洋地黄叶作为保健品雏菊使用引起中毒等。

二为药材质量把关不严。表现为炮制不当如乌头、附子热处理时间不到位,其所含乌头碱C-8位的乙酰基未被完全分解而导致中毒;药物不纯,如某卫生院购买的党参中掺杂茄科植物莨菪的根,导致14人中毒,l人死亡;药物污染,如复方白芨散、双紫粉治疗宫颈炎致30例破伤风,系所用散剂污染了破伤风杆菌所致。蜂蜜也易被泥土和杂草上所含肉毒杆菌芽胞污染;另外,蜂蜜中毒还与采蜜了莨菪、蔓陀罗等杂草花粉所酿之蜜有关。

三为中药品种误用,广东东莞市,因服用土沙苑子使24人中毒,2人死亡。其主要原因,药典规定沙苑子系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complanatus)的种子,当地用沙苑子为豆科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macroata)的种子,含有野百合碱,对人体肝脏有破坏作用。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萝摩科植物为杠柳之根皮均称五加皮(前者又称南五加皮,后者又名北五加皮或香五加),两者科属及所含化学成份均不同,杠柳根皮因含强心类成份,混用常发生强心甙样中毒甚至死亡。四为超量服用,一患者顿服牵牛子粉135g,当出现中毒症状后,又服60g,终因中毒严重,抢救无效身亡;某集体服用预防感冒的汤剂(内含山豆根、大青叶、板蓝根、银花、甘草、紫草),因山豆根过量致57例儿童集体中毒;如前所述大剂量使用关木通(中药大辞典记载其用量为1.54.5g)致肾脏损害;还有人参滥用综合征,大剂量使用甘草致浮肿、高血压伴假性巴特氏综合征等大量报道。

以前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如药用关木通品种问题。谢宗万对木通进行本草考证后指出,在宋以前使用的木通来源是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Akebi-aquinataDece;而宋《证类本草》所记载的木通除来源木通科的植物外,还有来源于毛茛科Clematis属的几种木通。历代本草中均未出现过关木通的名称,建国后我国有人发现了关木通品种,后被收入中国药典中。直到现在,日本药局方所收载的木通依然是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藤茎。比较关木通、川木通、五叶木通和三叶木通的利尿作用,仅三叶木通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关木通组大鼠尿量有下降的趋势。肾毒性物质AA只是关木通的主要成份,这些依据和中毒实例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木通。

关于药用防己问题,防己主要包括防己科木防己CocculusorbiculatusL.DC.、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t和马兜铃科广防己Aris-tolochiaangchi,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木防己碱、粉防己碱和AA。中药理论认为防己的功效是利水消肿、祛风止痛。药理研究虽未见利尿作用,但包括对循环系统,平滑肌(子宫、支气管),对炎症的影响及抗过敏、镇痛、抗癌、抗矽肺、抗菌、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大鼠脑内M-胆碱受体的作用,均显示主要有效成份是粉防己碱,未见AA的药理研究报道,但AA的毒性研究结果,近年来越来越清楚,广防己独有的化学成份就是AA。尽管药典只收载了粉防己,但临床使用时仍有混用广防己而致中毒者,因此,应重视对防己品种的认识。上述肝肾中毒报道的其他常用中草药如泽泻、麻黄、天麻、独活、芦荟等,其毒性药典尚未述及,其毒性机理也未见报道。

4合理使用,加强研究

除了特异质、个体差异等不可预见的因素外,对中草药和中成药毒性问题的控制,一是注意合理使用,二是进行合理炮制,三是加强研究,四是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合理使用。

一要对症用药,无病不滥用药,无病服药,乃无事生事;有病须对证用药,参芪归术、补气补血等药,利人处极多,亦有受其害者,不中病也;香燥苦寒、损气损血等药,害人处极多,亦有受利者,适中病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人参滥用综合征,应用防己减肥和把应该用在虚证的中药给体力充实的人使用;相反,对实证采用虚证病人用药,都是没有对症用药。

二要适量用药。木通规定用量为36g,但从报道的木通中毒来看,不仅品种是关木通,而且服用的木通每日总量自10g200g不等,多数为50200g,如此出现肾毒性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三要控制用药周期,中药尤其一些限量中药,如木通防己看似平常但决不能长期服用,应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四要正确选用中药,比利时报道的因用减肥药致肾损害,就与误将广防己替代粉防己有关;关木通中毒也与品种有关。

五要合理配伍,配伍得当,减毒增效,如黄药子配甘草可避免前者对肝脏的损害;关木通和炮附子在一定的配伍比例范围内,可相互减毒;川乌与粉防己配伍降低了乌头碱毒性,增强了抗炎镇痛效果;半夏配生姜,后者可减缓半夏刺激咽喉、导致舌质肿大、声音嘶哑等毒副反应;张仲景之十枣汤更是注重减毒作用,汤中大戟、芫花、甘遂三药有大毒,攻邪必伤正,故以大枣之甘平、益气护胃,缓和三药之毒,使邪去而不伤正。若配伍不当,则毒性增加。如麻黄与附子配伍不当易引起中毒;还有在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的处方中合用喉炎丸、六应丸、消炎解毒丸;或者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喉炎丸合用;或者梅花点舌丹、喉症丸合用,这类处方的中成药中,六神丸、六应丸、消炎解毒丸、喉症丸、喉炎丸、梅花点舌丹中均含有赡蛛;六神丸、消炎解毒丸、喉症九、牛黄解毒片,梅花点舌丹中均含有雄黄。上述成药的联用,有毒成份的用量在无意中被增大了23倍,就有可能出现在正常用药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也早告诫我们警惕不合理配伍。

六要了解中毒急救,除和化学药品中毒抢救的常规措施相同外,一些特异性的解毒方法更加快捷方便,如人参中毒用生萝卜,钩吻中毒用热羊血,半夏中毒用生姜,乌头中毒用大豆煮汁及盐汁服之解毒等。合理炮制主要目的就是减毒增效。马兜铃生用,苦寒太过伤及胃气,令人作呕,蜜制后,既解毒又润肺;生川乌热有大毒,经过煮制毒性大减;朱砂水飞次数越多可溶性汞含量越低;巴豆辛热有大毒,在经过蒸制压油成霜的过程中,高温可使毒蛋白变性,又能使大部分油脂析出而降低其毒性;生半夏中的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它不易溶于水,用生姜、明矾制后可降低毒性;砒霜经科学方法精制纯化成注射液选择性对肝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也就是说减毒增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祛毒防中毒,二是减毒保疗效。有些中药如半夏、白果、苍耳子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份,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另有些中药有毒成份便是有效成份,如乌头类、马钱子、巴豆等,其乌头类生物碱、番木鳖碱和巴豆油既是有毒成份,也是有效成份,只有降低其有毒物质的含量来减少毒性,保持一定的药效。

加强研究有毒中药,就是通过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和基础及临床毒理学研究,搞清以前在中药毒性方面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对一些毒剧中草药尤其是常用的尚未被关注的中药,不仅要测出急性毒性LD50,使我们粗浅了解该药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要知道单次或多次给药既有效,又不产生毒副反应的用药范围;在搞清中草药有效成份,阐明药理机制的同时,注重有毒成份、毒性机制的研究,逐渐掌握某些有毒药物的毒性成份、中毒量和致死量,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附子毒效关系研究,确定其毒性成份乌头碱不但是附子镇痛作用的主要成份,也是附子常压耐缺氧作用的有效成份,提示附子的炮制,在减毒的同时,勿忘存效,更勿以务尽其毒为快。

含吡咯双烷生物碱中草药的毒性系列研究,从pyrrolizidine生物碱类的化学,对动物生育、妊娠和哺乳、致突变、致癌的毒性反应,对人体肝脏、肺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到pyrrolizidine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都是很好的尝试。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毒中药,也是对中药毒性认识的升华。

据《中国有毒植物》记载我国有毒高等植物的范围涉及101科,共有943种(包括实际毒性、中毒症状或中毒事例记载的植物种)。

现在已知的有毒植物中的植物毒素有1000余种,有毒成份中非蛋白氨基酸占1/20,生物碱约占1/10,倍半萜占l/60,二萜占l/20,如果通对其化学成份研究,配合毒性找出有毒成份,再通过化学方法对成份的结构进行改造,是有希望找到“高效低毒”新药源化合物的先导物的。

例如精神性中毒作用:有毒植物的植物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蔓陀罗、洋金花、天仙子、大麻等,这些有毒植物的植物毒素在弄清中毒机制后,可考虑作为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源先导物,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镇痛药以及中枢神经兴奋药等。

神经系统中毒作用:有导致神经系统中毒作用的有毒植物一般有几种可能方式产生作用:一是以某种化学结合方式干扰神经触头传递过程;二是改变神经递质或神经调控物质的正常水平;三是对受体的直接作用;四是影响生物膜上离子分布浓度等,根据植物毒素对神经系统传递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可开发出相应的新型药源先导物,如各种受体激动剂或阻断剂、神经节阻滞剂、离子拮抗剂等。呼吸系统中毒作用:呼吸系统中毒主要是呼吸麻痹作用。有的是外周性的,如箭毒生物碱是N-胆碱受体阻断剂,阻断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破坏神经冲动信息,引起肌肉松弛麻痹,呼吸肌也受到相同作用,而这也提示了箭毒生物碱可开发为肌肉松弛剂(已开发成功)。

另外,氰苷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小剂量的苦杏仁苷有呼吸镇静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镇咳,而大剂量则引起呼吸麻痹中毒。对此类有毒植物的毒性成份可从开发呼吸镇静止咳药、肌肉松弛药等相关药物考虑。

免疫系统中毒作用:主要是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或抑制免疫系统的一些环节而引起功能低下。植物免疫过敏抗原对于有过敏反应的人自然要避免接触,但是对于其他不产生过敏反应的人,这类有强烈生理作用的物质能否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也是值得研究的;另外,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植物也可以从开发天然免疫抑制剂方向研究。

皮肤、粘膜刺激性,器官损伤中毒作用和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这些多为强细胞毒性物导致,这类毒性成份有的可作为抗微生物、抗癌药源先导物来研究,有的已作为药源前体,如秋水仙碱、长春花碱、喜树碱、鬼臼毒素等。

参考文献:略

特别说明:防己分为汉防己和广防己,其中广防己又名木防己,因为对人体有毒,目前已经被禁止在药品中使用。汉防己又称粉防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成分,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中可安全使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