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煎剂湿敷治疗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戴 丽 山西省中医学校 目的:观察甘草煎剂在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将140例临床确诊为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甘草煎剂湿敷;对照组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并口服塞庚定及尤卓尔。用药四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达93.3%,且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在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中,甘草煎剂是一种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草煎剂;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敷;疗效 皮质类固醇制剂所配制成外用药治疗各种皮肤科疾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面部长期反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发生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如出现面部红斑、肿胀、毛细血管扩张、类固醇酒渣鼻等急性皮炎的症状,采用甘草煎剂湿敷的方法治疗90例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40例,均来自门诊,女性110例,男性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外用肤氢松40例,皮炎平50例,皮康王50例;用药时间3个月~12个月不等,用量不等。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用药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面部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史; b)自觉症状有灼热、痒痛、紧张感; c)面部用药部位出现潮红或弥漫性红斑,皮肤脱屑,可有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甘草 对照组:用3%的硼酸水溶液湿敷。痒感明显时,口服赛庚定(2mg,1次/d),外用少量尤卓尔软膏。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药物,观察1个月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红斑面积消退50%以上,自觉症状消失即无搔痒及灼热感; 无效:自觉症状减轻,但红斑面积消退不足50%。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描述。 治疗效果(见表1) 表1中两组有效率采用χ2检验,χ2=0.125,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中药甘草煎剂湿敷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与西药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当。 治疗组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复发21例,再使用此疗法仍然有效。观察发现两组治疗方法对皮质激素导致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无明显疗效。 3 讨论 甘草煎剂,仅使用单味甘草,量大味单力宏。中医认为甘草性凉味甘,故清热解毒。《神农本草经》称其“倍力—解毒”,《别录》称其:“解百药毒”,《心印绀珠经》认为:“解百毒而有效。”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基本皮损表现为皮损处弥漫性红斑、丘疹、瘙痒或灼热感,主要辨证为热毒于面部。用甘草煎剂冷湿敷,正中病机。 现代药理学证实,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可用于解毒、抗炎、抗菌等。甘草中的甘草甜素有抗变态反应作用,通过抑制磷脂(phospholipase)A2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并对补体经·37·典途径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补体活性并有细胞膜的稳定作用;有抑制皮疹的Arthus和Schwartz-man现象作用。 甘草还具有类固醇样协同作用,对人体内的11β-羟甾醇激素代谢酶(11β-HSD)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减缓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使其作用增强,这种类固醇样协同作用,能进一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甘草次酸脂肪酸酯、多元醇酯、肉桂酯等,易为皮肤黏膜吸收,故将甘草次酸煎剂湿敷外用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构成了甘草煎剂湿敷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现代药理学基础。本疗法效果显著,简便易行,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