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配伍防己对大、小鼠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 秦林、张少华、李晓丽、孙文彬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川乌及川乌配伍防己对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作用。 方法:制备川乌、防己单味及合用水煎液,采用大、小鼠炎症模型,观察SOD及LPO含量的变化。 结果:川乌配伍防己能增强各单味药尤其是川乌的杭炎作用,降低炎症过程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介质PGE2的含量;减少川乌所致升高的血浆及肝组织LPO含量。 结论:以上抑制炎症因子和清除自由基的结果,可能是川乌与防己配伍能增强单味药尤其是川乌抗炎祛风湿的重要机理之一。 关键词:川乌、防己、炎症因子、自由基 川乌与防己(以下简称乌防)是中医学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传统药对,也是现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配伍药对。笔者在研究了两药配伍能增强镇痛作用、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和提高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抑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川乌及川乌配伍防己对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乌防配伍的抗炎作用机理。 材料与方法材料 1.1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 1.2药物与试剂 消炎痛为山东省潍坊制药二厂生产,批号950002;联大茴香胺,上海试剂厂出品;标准SOD为长沙生物化学制品厂产品;标准LPO为德国Fluak公司产品;硫代巴比妥酸为上海试剂二厂生产。川乌为毛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tum carmichaeli Debx)的块根;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n tetrandra S.Moore)的根。两药均购于济南市中药饮片厂,由本校中药鉴定教研究室鉴定。 1.3药物制备 (1)川乌水煎液:生川乌粉碎,过10目及40目筛,取介于10目40目之间的颗粒。每次称取 (2)防己水煎液:称取防己饮片3009,煎煮浓缩同上。 (3)乌防1:1及1:2配伍水煎液:每次称取生川乌 (4)乌防2:1配伍水煎液:称取川乌 2方法 2.1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 取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组(A组),消炎痛组(B组),川乌组(C组),防己组(D组),乌防1:l组(E组),乌防1:2组(F组),乌防2:1组(G组)。分别每天等容量(2ml/ 大鼠足拓肿胀率=(炎后肿胀值-炎前肿胀值)/炎前肿胀值×100% 2.2抑制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 取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E、F组(如上述前6组),A组14只,其余各组为每组10只。分别每天等容量(2ml/ 2.3抑制大鼠足跖炎症组织释放的前列腺素E2(PEG2)量 取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A、B、C、D、E、F、G,如2.1所述)。分别每天等容量(2ml/ 2.4抑制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 取小白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A、B、C、D、E、F,如2.1所述),每组10只,分别每天等容量(2ml/ 2.5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取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A、B、C、D、E、F),每组10只,分别每天等容量(2ml/ 2.6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过氧化物(LPO)含量测定 采用丙二醛TBA比色法。取雄性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组方法同上),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连续5天,末次药后1h,腹主动脉抽血制备血浆;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肝组织,置 2.7大鼠红细胞SOD活性测定 检测方法参照文献。大鼠给药同上,末次给药后1h,腹主动脉取血,肝家生理盐水抗凝,3000rm/min离心10min,由细胞分离液分离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双蒸馏水定量溶血,由光学扩散法测定SOD活性。 3统计学方法 以方差分析、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拓肿胀的结果 见表1。防己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与川乌配伍后,也能显著增强川乌的抗炎作用,但是其增效结果与两药的配伍比例有一定的关系。 2抑制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的结果 在本实验剂量条件下,川乌单味给药组基本没有抑制作用,防己仅在致炎48-96h出现显著的抗炎效果,而各配伍组不仅于致炎后各个时段(2-96h)均有明显和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亦强于各单味药物组,尤其是显著强于川乌组(P<0.05,P<0.01)。提示两药配伍前后对甲醛性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表略)。 3抑制大鼠足拓炎症组织释放的PGE2量的结果 单味药防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川乌配伍后也可明显提高川乌的抑制作用,井与配伍比例有关。PGE2含量(OD值)A组0.251士0.033,B组0.194士0.041,C组0.223士0.048,D组0.193士0.060,E组0.182士0.032,F组0.136士0.035,G组0.217士0.047。 4抑制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结果 与NS组相比,乌防配伍前无明显作用,而配伍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配伍前后之间无明显差异(表略)。 5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结果 配伍前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配伍前后无明显差异。 6对大鼠血浆和肝组织LPO含量及红细胞SOD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2 川乌组血浆和肝组织的LPO含量均明显升高,防己组也有增加趋势,与单味药作用相反,乌防配伍后,却能明显抑制各单味药尤其是川乌所造成的LPO含量的增高,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给药各组均能明显提高红细胞SOD活性,而药物配伍前后无明显差异。 讨论 1对PGE2的影响 在本实验条件下,川乌、防己各单味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与以往文献实验研究基本一致。本实验对于炎症因子PGE2的作用结果提示:防己的抗炎作用强于川乌,乌防配伍的抗炎作用强于各单味药,尤其明显强于川乌,可能与抑制PGE2有关。 2对LPO含量的影响 自由基与炎症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加重和延长炎症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制,抑制炎症反应。不仅如此,有研究报道SOD本身即有抗炎作用。本实验中,乌防配伍前后均能明显增加SOD活性,说明配伍前后的抗炎作用与提高SOD活性有一定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单味川乌组的血浆、肝组织LPO增多,而红细胞SOD活性增加,即LPO含量并未随着SOD活性的增高而降低。说明PO增多,能刺激红细胞SOD活性呈代偿性增高,而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未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川乌虽有一定的抗炎效应,但作用较弱。与之相反,乌防配伍组血浆和肝组织的LPO含量与川乌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而其红细胞SOD活性明显增高,说明乌防配伍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受到明显的抑制。因此,抗炎作用较川乌组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乌防配伍后增强各单味药抑制PGE2的合成,以及减少川乌LPO含量增多,可能是两药配伍能增强单味药尤其是川乌抗炎祛风湿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参考文献:略 |